刺绣就其实质来说,是使用针、线在布料上创作图案的装饰技艺。
人类社会的物质发展进步,无处不在讲究装饰美,就就是文明进化的必然法则,刺绣便是适应这种需要的工艺。
在刺绣技艺上,尽管其地域的不同,她们使用的材料、采用的技法大相径庭,但也有通过具有地域特征的技法来认定名族属性,从而使所绣的图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。
今天就来说一说刺绣上的一些专业术语吧!
首先,说到刺绣,不得不提的就是执针方法。根据刺绣者的个人习惯,左右手分别在绷子的上下操作,上手拇指与食指抽针,小手指调针后调换针头,而下手则协同将针抽出,调换针头方向。这种精细的操作,正是刺绣艺术的基础。

- 绣地
再来说说“绣地”,又称“底子”或“地子”,它指的是按在绷架上的刺绣料子,常见的有绸、缎、纱、布等。而“花样”则是刺绣稿上描绘的图案,它是刺绣生产者刺绣的依据。当花样被勾在绣绷上后,我们称之为墨样或纹样。
- 花样
刺绣稿上描绘的图案叫“花样”,在日用品生产中也叫“花稿”、欣赏品生产中叫“画稿”。它是刺绣生产者刺绣的依据。将花样勾在绣绷后叫墨样或叫纹样。
- 水路
在刺绣技艺中,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法叫做“留水路”。这是广绣的传统技法,指的是在相邻的刺绣面积间,起针和落针之间留出0.5毫米左右的等距离,形成镂空的线条。这种技法使得绣品层次更加突出,主体形象更加醒目,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立体感。
- 针脚
此外,刺绣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术语叫做“针脚”。它指的是刺绣中每一针绣出的线条,线条的长短则称为针脚的长短。起针、落针是刺绣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动作,它们共同构成了刺绣艺术的基础。
- 起、落针
起针、落针是刺绣操作过程中的两个动作,针从绷下,自下而上穿出绷面,称为起针,从绷面上往下刺,称为落针。刺绣就是由无数次起针、落针过程中,用绣线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。
- 针法
刺绣用针、使线的方法,针法是刺绣的主要特征,不同的针法又可以表现出不同物体的形态与质感。
- 绣法
包括针法、选择针法、运用丝理和配色
- 丝理
丝理又称丝缕、丝路,是指刺绣线条排列的方向。刺绣是通过积丝累线来表现艺术形象的,因而丝理对表达物体的真实感有重要作用。如绣一朵花,花瓣有正有反,即使是同一张花瓣,也有正、反瓣,这样就有凹凸辗转的姿态,那么刺绣者对线条的走问,丝理转折就要掌握得当,否则,该凹的不凹,该凸的不凸,正、反瓣不分,整朵花就显得松散、呆板,影响艺术效果。因而刺绣者如何正确地掌握丝理是刺绣技巧中一个重要因素。
剌绣丝理必须与植物的纤维组织,以及动物毛丝生长方向一致。并要随它们姿态的不同和变化而灵活运用。例如,动物有食、宿、飞、行等不同姿态,花朵有正,反、侧、俯、仰等不同姿势。
- 一缠、一丝
花线,是用真丝并合成两股,弱拈而成,一根花线的一半,俗称一绒。
将一根线劈成十二份,其中一份就叫一丝,亦就是一根花线的十二分之一。
劈线是刺绣中另一个重要的技巧。就是将一根花线按丝分缕分成二股,四股,八股,十六股……。这种分线的方法,俗称劈线。湘绣要求绣工jing细,绣面平整,这与劈线技巧是息息相关的。线劈得均匀,排针就平,线光就亮。反之,就要影响绣面效果。所以劈线对初学者来讲是十分重要的。劈线的方法。据有经验的刺绣艺人介绍:先用拇指与食指捏住花线的一头,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、食指把线往向一勒,把线退松,接着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线的两头,将线绷挺,用一只小指把线绒轻轻挑开,按裁绣所需要的粗细,分成二分之一,四分之一,八分之一……
- 打底子
即在绣面上平铺绣线。
- 挑针
即针孔扎下去将绣面向上挑起,又穿出绣面。挑针不穿过绣面,只穿过绣面上的线或垫的东西,双面异色绣常用挑针。
- 记针、藏针
记针是代替打结的一种方法,在一根线起绣或将绣完时,在未绣的花纹中间绣几针很短的针脚。以藏线头、线尾。叫做记针。
藏针是在绣放射形或曲折形纹样时使用的一种方法。因为在曲折处或由小到大的放射形处线条转折难以自然,因而要掺入几针短针。由于短线条是嵌镶在中间的,所以又叫藏针。采用藏针的方法,能使曲折处线条转折自然,绣面平服。
- 皮头
在每一个刺绣的小单位中,如一张花瓣,一张叶子,往往是分批绣制,其中的每一批,苏州人俗称为皮头。在平抢、平套中每一批层次清晰,亦称皮头清晰。
- 出边
凡是分批绣制的针法,di一批(亦称di一皮)叫出边。一般是纹样的边缘,所以出边的边线一定要绣得齐整。
压瓣是绣纹样重叠处时,为分清上下层次所采用的一种处理方法。一般用于工笔花鸟画中花瓣与花瓣,羽毛与羽毛重叠处,绣时先绣叠在下面的纹样,针脚要插过上面纹样的轮廓线,轮廓边缘要绣得齐、匀、密、平,使上下层次清晰。如遇上下相叠的纹样色彩相同时。绣下面的纹样用色略深,使两者有重叠的真实感。
(图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)